和沛事件學習

最近的大事莫過和沛裁員事件,身為和沛的一員有幸參與其中,也算是給剛出社會人們很好的一堂課,在此先不論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八卦謠言,僅從事件中提出個人的學習心得: 隨時預備好自己 什麼樣的工作,都可能一夜之間消失,僅是機率問題。在這動盪的日子,隨時要有尋找下一份工作的準備。特別是最近台灣有瘋創業的一窩蜂浪潮,套句冰與火之歌格言,凜冬將至,屆時市場投資人緊縮,將可能帶來一波寒冬。為預備變化莫測的未來,在每天工作中必須時時預備自己,可以從幾個方向來思考: 工作態度 – 品格品信,這些評價是從每天大小事情中不斷累積,世界很小,永遠不知道面試你的是否是朋友的朋友 工作成長 – 每天都要檢視自己在工作上是否有所成長,還只是重複過去經驗?突然需提出過去半年工作上的成長時,是否一片空白? 工作積累 – Resume, LinkedIn 定期更新維護是有價值的,一方面定時回顧學習歷程,另一方面增加自身的可視度。 思考自己的位置 隨時要思考自己在團隊中可帶來的價值,扮演的角色是否關鍵?亦或是可有可無?當資金有限的時候,是否就是想要留住的那一群人之一?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,當慶幸自己每天工作可以逛網站沒有壓力時,可能就要思考下一個會不會是你。 反過來,每天持續努力精進自己各種能力(硬實力與軟實力還有正確價值觀)是非常非常重要的,許多團隊都在積極找對的人加入重要的位置,呼應第一點,每天把自己準備好,機會是一直都在的。 創業非兒戲 創業為世界上風險最高的活動之一,根據統計[^2]矽谷創業成功的公司約千分之一,大多數都在三至五年後結束營業,能撐十年的公司只剩千分之一,也因此創投被稱為 Venture Captical (VC),Venture: 冒險/風險。 創業並非兒戲,目前台灣有過度美化創業的現象,從過去沒有人想創業,到現在許多人瘋創業,這是好事,然而物極必反,一窩瘋的結果一定會出現下一波的寒冬,大多數新創開始經歷創業的死亡低谷,這才是檢驗領導人決心,考驗團隊的 commitment 的時間點。新創不是很酷很屌,可以自己印名片自稱 CEO, CTO,它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與挑戰,不再是領薪水五點就下班的員工,而是時時刻刻都要思考著公司未來,一肩扛起外來的挑戰與內部的質疑。也正因為創業如此艱難,才會使許多人拼了命去挑戰吧。 台灣需要更多企業提供工作機會 也真實體會到一間企業的縮編或是消失,減少許多的工作機會,每個工作背後可能是代表一個家庭的重要支柱,這也是先前創新創業課堂上,陳良基老師不斷強調的重要觀念,台大人不應該只是找一個工作而是要去為這個社會創造工作,這觀念一直銘記在心,直到現在真正遇到體會更加深刻。 許多新創公司(如Appier, Livehouse, Hahow 等等)都是在前線打仗承擔成功失敗責任而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,台灣未來短中期狀況不會太好,在新的軟體產業世界上並仍沒有顯著的一席之地,目前台灣仍然在轉型中,期許自己未來回國後更加成長,實力更加堅強,能夠進行創業或是加入新創,台灣需要更多的新的軟體企業提供工作機會,並且在世界的戰場上佔有一席之地。

看不見的價值

美國辛辛那提大學(University ofCincinnoti)特聘教授, 美國白宮顧問李傑曾經在數位時代報導(2016.07.11)中講述: 『 新科技誕生前就是一片漆黑,不要總是等著別人為你點燈 然而他也觀察到,在長期的代工發展下,台灣許多企業面臨的問題是,「你不跟我要,我就不會開發。」在他看來,台灣企業怕犯錯、怕吃虧、怕受傷。然而,「黑黑的地方不敢去,但亮的地方每個人都去了。」他直言,台灣企業總希望先有個燈給你,偏偏很多新科技誕生前就是一片漆黑。 』 『 而要想學會如何主動找出「看不見的價值」,或許李傑的「真、善、美」理論可以作為參考。他所謂「真」,指得是要做自己相信的事。「如果你的思想都不是真的,只是跟著別人走,就不會有顧客思維。」;而從顧客端去解決問題,讓顧客的價值更好,就是「善」;如此一來,最後得到的市場自然就會是「美」的。 』 個人認為這篇的思維非常值得這一代的年輕台灣人去學習,台灣過去的黃金歲月已經逝去,光靠接單代工由別人告訴你要做什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未來變動只會越來越劇烈,需求(接單)可能一夕之間消失,一間公司/國家的生計可能一瞬間陷入危機,要能夠長久存活,只有靠不斷的觀察、思考趨勢大局勢,不斷發掘新的需求去應對每天在變的動態環境才是長遠之計,然而這個能力無法速成,只有自身出發每天訓練腦袋思考對需求的敏銳度才有可能培養起來。